集团热线028-8555-8199

关于四川省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思考

2016-04-22 10:12:00   来源:四川农业网    点击: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内容,发展区域特色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县域经济活力的有效手段。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劳动力充足,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有利条件,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加快全省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对于提高四川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巩固四川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实现农民增收有重大意义。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对四川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内外部环境进行研究,并提出发展战略和对策建议。

一、发展区域特色农业的意义和作用

(一)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的需要

按照资源特点和市场条件,在优势产区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可以扬长避短,最大限度的调动资源潜力,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地域分工,促进地区间分工交换和协调发展。优势产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形成规模,有利于发展加工业,促进加工业规模经营。

(二)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通过合理调整资源利用方向,发挥四川不同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形成各具优势的主导产业,从而开辟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有利于避免不顾条件一哄而上,导致结构雷同、资源浪费的问题。

(三)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需要

四川地域辽阔,资源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通过发展区域特色农业,使商品农产品在优势产区进行集中生产,能够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优质农产品的商品率,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选择一些最能够发挥四川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优势的地区,建设质量高、规模大、成本低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对于扩大出口,有效防止国外农产品冲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传统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民从中获利薄,很多农产品甚至出现种植成本高于市场收购价格的情况。而优势特色农产品具有“物以稀为贵”、品质更好、品牌效应强的优势,符合消费者求优、求奇、求名的心理,在定价上普遍高于同类产品,利润空间更大,能给农民带来更大的实惠,对促进农民增收有实际意义。

二、四川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分析

SWOT分析法是竞争分析常用的方法之一。现运用SWOT对地区的某一产业进行分析,将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因素(Strengths)、弱势因素(Weaknesses)、外部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通过调查罗列出来,并依照一定的次序按矩阵形式排列起来,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下面运用该方法对四川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 资源丰富多样。一是土地资源丰富。四川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总面积占全国的5.05%,居第五位。土地资源类型复杂多样,有利于农业多样开发和综合利用。二是各地气候差异明显。四川地处北亚热带,受地理纬度和地貌的影响,盆地、川西南山区、川西高寒区的气候差异明显,对发展多种经营十分有利。三是水资源充足。四川水资源十分丰富,全省江河纵横,誉称“千水之省”。四是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植被类型、植物种类数量都位居全国各省前列。五是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四川是全国著名的人口大省和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拥有非常富余的农村劳动力资源。

2. 种养业历史悠久。四川历来就有发展名优特新农产品的优势,聪明勤劳、精耕细作、心灵手巧是四川农民的优良传统。历史上,四川的农业土特产及其加工品十分有名,如四川的烟叶质优,全国有名。特别是什邡烟叶以产量高、质量上乘,享誉全国。汉源的花椒,唐代就被列为贡品。金川雪梨、苍溪梨,以其汁多、味甘、品质优异而成为清朝时的贡品。合江荔枝、茂汶苹果、会理宁南石榴、安岳柠檬等也都是上乘佳品,名声远扬。以优质蚕丝为原料生产的“蜀乡”丝绸与“湘绣”、“苏绣”、“粤绣”齐名,俗称“四绣”。青神竹编享誉海内外,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川猪、川茶、川酒更是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具有较大的影响力,除满足本省需要外,还大量的外调外销,甚至出口国外,为四川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较好。目前“两高双低”优质油菜、优质水果、名茶、稻、中药材、早市反季节蔬菜、花卉及观赏植物、畜产品、水产品等农产品基地建设正在全面展开,有的已初步取得成果;早市反季节蔬菜以及各种精细蔬菜快速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特新土产品,有些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产量,其品牌效益已开始显现出来。

4. 科学的生产格局初步形成。以乡、村为单位的特色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依托市场,突出特色,狠抓一两个重点产品,通过典型示范、政策扶持,使特色农业开始向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目前一些地方已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色”的特色农业生产格局,一批特色水果、蔬菜、花卉、养殖乡镇脱颖而出。

(二)弱势(Weaknesses)

1. 质量标准建设滞后,品牌效应差。四川还没有形成从产前、产中、产后及产品的深加工等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的标准体系,并且标准体系完善的方向不明确。同时,部分农户缺乏标准化生产意识,甚至对相关规定有明显的抵触情绪,各级政府对农产品标准执行的监测能力和手段也略显不足。滞后的质量标准建设不仅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规模、市场流通、产品贸易、质量监控和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不易在品牌效应越来越凸显的农产品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此外,四川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十分薄弱,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很少,与“农业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符。

2. 特色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四川的农业科研综合能力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但在研发投入力量的分配方面和技术成果的转化、推广方面做得不够,导致现有特色农产品科技含量较低,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农民增收、创收起到的推动作用不强。

3. 加工程度低,产业链建设落后。虽然四川特色农业的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和悠久的历史,但一体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较低,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大部分特色农产品都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缺乏加工,缺乏包装,缺乏有力的营销手段。一条贯穿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还未全面建立起来,特色农产品的潜在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4. 生态循环系统建设差,浪费污染比较严重。四川农业在为全国乃至世界作出贡献的同时,面临着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资源高消耗、生态退化、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受环保意识、农业技术和原有经济增长方式的制约,四川特色农业生态循环系统建设非常滞后,对能源的浪费比较大,对环境的污染也很严重。

(三)机会(Opportunities)

1. 国家政策积极支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四川特色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各种惠农政策的鼓励和地区特殊政策的照顾给四川发展区域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创造了更多更好的条件。“成渝经济区”发展引擎的强势启动,将四川推到了一个更高、更受关注、更富吸引力的平台,四川特色农产品这张王牌必将受到国内外更多投资者和大型农业企业集团的青睐,必将吸引更多的客商前来投资、开发。“十二五规划”新农村建设春风吹遍了天府神州,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机制体制的政策导向必将为四川特色农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契机。

2. 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当前城乡居民对农产品提出的新要求为四川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村和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67.7%、57.5%降至2010年的35.7%和41.1%(四川为39.5%和48.3%),在食品消费中原粮所占份额大幅下降,肉蛋奶以及蔬菜、水果所占份额全面上升,城乡居民的生活已从温饱阶段全面进入小康阶段。从当前的形势看,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已不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更多地是讲究吃得营养、吃得安全卫生、吃得有个性、吃得有品位。因此,大路货、原始初级产品的市场空间愈来愈小,而优质、绿色、安全、营养的名优特新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市场空间愈来愈大。这为四川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四)威胁(Threats)

1. 其他省份同类农产品的竞争。同为农业大省,四川面临江西、山东、黑龙江、河南、安徽、湖南、湖北等省的强势竞争。江西的农产品在品种上和四川很类似,但在产量、品质、品牌建设、出口创汇方面走在了四川前面,对四川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山东不仅是农业大省,也是全国公认的“农业强省”,其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科技化、标准化、国际化、合作化程度远远领先于四川。更值得注意的是,山东在区域特色农业的打造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不仅仅抓住了自己的优势、特色和高附加值产业,而且打好了“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出口”和“海洋经济”三张牌,顺利实现了从“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的转变。黑龙江充分发挥自己在地理和气候上的特点,在规模化生产、现代机械化操作和优质产品的培育上下功夫,实现了较好的农业经济效益,发展特色农业有着四川不可比拟的天然优势和基础条件。河南、安徽、湖南、湖北等省的部分特色农业类别也与四川类似,有着同样丰富的资源、强大的劳动力基础和较大的产量,四川难以获得比较优势。一些耕地面积和农业产量不如四川的省份,如吉林、浙江、海南的特色农业非常发达,在各自的优势产品领域(吉林的药材、浙江的水产品、海南的热带水果)占有难以撼动的领导地位,对四川的同类特色农产品也形成较大的市场威胁。

2. 国外优质农产品的竞争。当前的农产品市场是一个综合的、开放的大市场,海内外产品同台亮相,平等竞争。四川特色农产品不仅面临国内其他省份的竞争,还面临来自海外的竞争。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消费者对价格更高、品质更好的海外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如美国的优质水果、澳洲的奶和肉类、泰国的精致大米、巴西的豆类等等,都开始逐步占据中国高端农产品消费市场。近年来,有的进口产品因为产量大、价格下降,正不断向中国中端消费市场侵袭。国外优质产品具有更高的科技含量、更好的品质、更安全的食品保障和良好的外观,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将成为四川特色农产品的劲敌。

三、发展四川区域特色农业的思路

根据SWOT分析的结果,本文对四川区域特色农业的方向和重点提出以下思路:

(一)基本思路

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出发,立足市场需求,依靠科技,充分发挥四川及各地在资源、技术和生产经验等方面的综合比较优势,合理有效地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区域,从而增强四川农产品的竞争力,确保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四川农业的追赶式、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原则

为使四川特色农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如下原则。

1.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立足市场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选择市场占有率高或市场前景广阔、生产趋势看好的产品作为特色农业的重点项目来发展。在市场策划上,应将目标定得更远,不仅瞄准国内市场,还要远销海外,走向世界。

2. 坚持突出特色原则。发展的特色农产品必须具有明显的个性及特殊的功效,在品质、上市时间、外观等方面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及影响力。同时,要把四川悠久的美食文化传统和勤劳的精耕细作传统与特色农产品品牌设计、包装结合起来,将地区文化元素巧妙 地融入产品包装中。

3. 坚持规模开发原则。所建设的特色农产品基地要形成较大的规模,集中布局,形成专业化生产格局,以发挥规模效益。

4. 坚持产业化经营原则。现代特色农业的生产要摆脱传统小农经营的格局,面向大市场,以“公司加农户”、“五专带农户”等方式,形成产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实现特色产品的系统开发效益。

5. 坚持科技支撑原则。特色农业的发展必须以现代科技为支撑,通过现代科技的注入,提高特色产品的科技含量,确保特色产品品质稳定,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三)方向和重点

明确发展方向: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对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系统开发和经营。到2020年,使四川省优势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其中优质油菜、中药材、畜产品、蚕茧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居全国各省市前列;特色名品杂粮、水果、茶叶、花卉、竹编、水产品等在国内市场具有相当影响和若干品牌;逐步拓展国内、国际市场,使四川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水平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布局和农业资源利用趋于合理,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特色农产品综合性生产基地和四川特色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对四川中医药产业、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等经济支柱的形成,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确定发展的重点产品:根据上述思路和原则,选择一些在省内甚至在全国有一定竞争力或者有市场发展潜力的产品作为四川特色农业的重点发展项目。具体来说应主要发展优质水稻,特色名品杂粮,优质油菜,特色茶叶、花卉、蚕桑、蔬菜、水果、中药材、竹艺、畜产品、水产品等12个大的项目。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1、成都平原区:重点发展优质水稻、“两高双低”油菜、畜禽蛋奶、优质水产、无公害蔬菜及花木生产。2、丘陵地区:重点发展粮食、“两高双低”油菜、蚕桑、茶叶、畜禽养殖业,发展地方名特优水果(如桃、梨、猕猴桃、柠檬等)、地方特色水产品、特色名品杂粮。3、盆周山区:主要发展牛羊、林果、中药材、茶叶及森林蔬菜(如竹笋、食用菌等),建立优质名茶基地和中药材基地。4、攀西地区:主要发展优质稻谷、烟叶、蚕桑、花卉、特色水果(如芒果、石榴、枇杷等)和其他特种养殖业,建立优质水稻基地、优质蚕桑基地、优质水果基地等。5、川西高山峡谷区和川西北高原区:重点发展林业、畜牧业、中药材,建立牛羊生产基地、中药材基地和优质水果(如苹果、梨等)基地。

建好九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一是优质稻基地。在川中、川西选择30个县(市、区)建立杂交中档优质稻开发示范基地;在川南和攀西的安宁河流域选择20个县(市、区)建立高档优质稻开发示范基地。“十二五”期末,全省二级稻种植面积达2000万亩,一级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800万亩。

二是优质油菜基地。将目前20个油菜主产县(市、区)纳入国家“双低”油菜基地县,建成四川优质油菜基地县。

三是优质水果基地。在长江河谷建幼稚甜橙基地40万亩;在川中丘陵区建优质柠檬基地10万亩;在成都至广元一线建优质梨、优质猕猴桃基地40万亩;在攀西建优质锦橙基地10万亩,坚果基地5万亩。

四是优质茶叶基地。大力发展川西名优绿茶、川南优质早茶和红茶、川东北富硒茶、川中优质茉莉花茶。

五是中药材生产基地。重点发展12种川产地道药材,川中丘陵区重点发展川芎、麦冬、附子、丹参;盆周山区重点发展苏连、天麻、金银花、鱼腥草;攀西地区重点发展薯蓣、芦荟;川西北高原重点发展川贝母、红豆杉。

六是优质早熟蔬菜基地。攀西地区重点发展优质早熟蔬菜基地20万亩;川南长江河谷地带重点发展反季节蔬菜基地30万亩;高山河谷区重点发展优质无公害淡季蔬菜基地20万亩。

七是优质花卉及观赏植物基地。将成都郊区花卉及观赏植物基地规模扩大至20万亩以上,在西昌建立现代花卉示范基地2万亩,努力使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

八是优质畜产品基地。在盆中丘陵区建立40个优质羊肉生产基地,在川西和川东北的40个县建立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在川西北高原牧区20个县建优质牦牛生产基地,以川北苍溪、仪陇和川南宜宾、自贡为重点建设优质肉(毛)兔基地。

九是优质水产品基地。在长江沿线选择10个县建江团、中华倒刺钯鱼、胭脂鱼、岩鱼、铜鱼等长江名贵经济鱼类养殖示范基地1500万亩;在雅安、成都平原选择10个县建鲑鳟鱼、裂腹鱼等冷水经济鱼类养殖示范基地1500万亩;在川中、川南、川北选择50个县建设优质鲫鱼、鳜鱼、鲈鱼、大口鲶、虾等高产高效养殖基地60万亩。

四、发展四川区域特色农业的对策和措施

(一)转变观念,全面树立特色意识

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今天,各级、各部门以及广大农民群众,都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全面树立“名、优、特、新”意识、市场意识、商品意识、服务意识。具体来说,要实现八个转变,即由过去那种以量取胜转变到以质取胜上来;由抓大路货、普通农产品转变到抓特色产品上来;由样样都抓、搞小而全,转变到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区域特色产业上来;由小规模、分散自发开发,转变到相对集中、规模化开发上来;由只注重特色产品的原料生产和供给,转变到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系统开发上来;由只在本省、本地市场“小打小闹”,转变到开拓国内外大市场上来;由用计划经济、行政推进方式,转变到政策引导、典型示范、龙头带动上来;由依靠粮食增产提高收入,转变到依靠特色产品提高收入上来。

(二)搞好规划布局,加强协调指导

为了发挥各地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品,避免一哄而上,导致结构雷同、资源浪费,就必须搞好全省特色农业发展的规划布局,加强协调与指导工作。要组织力量抓紧研究制定特色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划和每一种特色产品的区域化布局实施方案。采取一个特色产品制定一个规划、确定一些重点生产区域、选择一批龙头企业、推广一套配套技术、明确一个目标市场、制定一项扶持政策的办法,促进特色产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

(三)研究制定促进特色农业发展的政策,重点加强投资引导

针对每一种特色产品,研究制定鼓励其发展的产业政策,从良种供应、基地建设、技术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对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和生产者给以具体扶持,引导特色农产品发展。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资金投入是保障,应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投融资体系。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有利契机,搞好项目的储备和可行性论证,积极争取中央对我省重点特色农业项目的投入;成立专门的特色农业发展基金,重点投资特色农业发展的科研、应用、推广和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特色农业发展的信贷投入;扩大农业领域的对外开放,积极吸引东部资本、外国资本、港澳台资本投资我省的特色农业开发领域。适当减免特色农产品的税收,鼓励民营经济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投资发展特色农业。

(四)实施标准化生产,推进名牌战略

推进名牌战略,首先要有一套完整的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检疫检验体系,以加强对农产品的生产过程、生产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的全过程检测,确保农产品绿色、优质、安全、营养,适应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对农产品提出的新的要求。推进名牌战略还应统筹规划,系统开发,积极培育名牌产品。在现有一些特色农产品中,选择一批市场潜力大、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作为名牌来培育,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培育出几十个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名牌。名牌培育要突出“绿色”特色、“品质”特色、“营养”特色、“安全”特色;保护好名牌原材料生产基地的生态环境;加强四川名牌的宣传和市场营销,强化四川名牌的认定、注册、保护工作,坚决打击各种仿冒行为,塑造四川特色农产品的整体形象。

(五)依靠现代科技,提高特色农产品科技含量

要抓好国外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同时,加快对本省特色农产品的品质、生长发育特点以及环境要求的科技创新。要积极调整四川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把过去那种注重普通农产品产量的提高转移到注重特色农产品品质改善上来,并按照“竞争、协作、流动、开放”的原则,积极开展跨学科、跨部门的联合攻关,争取在特色农业的研究领域取得一批高新技术成果。

(六)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基地的发展

在不同的特色农业主产区,重点培育几个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带动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和农户的发展,使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形成一体化的经营体系。要制定有利于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税收、信贷政策,同时要优化市场环境,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促进加工工业资源流动和资产重组,改变目前农产品加工规模过小的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成安渝高速重新招标进入公示期 最快或2个月后复工
下一篇:省级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验收有依据

Copyright © 2020 四川鑫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20019800号 网站建设:互成网络